从茯苓到健康新选择:嫦娥生物借科研突破解锁天然代谢调节密码

2025-11-06 16:45
67

当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问题逐渐成为现代人的“健康隐形杀手”,越来越多人开始拒绝副作用明显的化学药物,转而寻找天然、安全的调理方案。2025年发表在Carbohydrate Polymers上的一项重磅研究下图1),为天然健康产品的开发点亮了新方向——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黄文教授的团队从 “药食同源” 的茯苓中,提取出一种名为羧甲基茯苓多糖(CMP)的活性成分,其中取代度0.791的CMP2,凭借 “调节脂质代谢+平衡肠道菌群” 的双重机制,成为降血脂领域的 “天然明星”。而这份科研突破,也为湖北嫦娥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产品研发埋下了重要伏笔——基于天然原料的科研级健康产品,即将迎来新的可能。

图片1.png

图1

茯苓里的“降血脂能手”:CMP2的三大突破性发现

提到茯苓,多数人只知道它是中药里的“健脾高手”,却不知经过现代科技改性后,它能变身 “代谢调节专家”。黄文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羧甲基化改性(一种提升多糖水溶性和活性的技术),制备出三种不同 “活性程度”(即取代度,指多糖分子上羧甲基基团的数量)的CMP,最终发现CMP2(取代度0.791) 展现出远超其他两种(CMP1:0.756;CMP3:0.871)的降血脂能力,其核心优势藏在三个关键突破里:

1. 结构决定实力:更致密的 “活性海绵”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MP2的表面比另外两种CMP更光滑、结构更致密——这种特性就像 “活性海绵”,既能抵抗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坏(消化稳定性比普通多糖高30%),又能精准到达肠道和肝脏发挥作用。更关键的是,如下图2,CMP2的分子量(247.3 KDa)和分子构象(β值0.29,更紧凑)恰好适合与代谢酶、肠道菌群结合,避免了 “分子太大难吸收、太小易流失” 的困境。

图片2.png

图2 CMP的分子

2. 体外实验验证:肝细胞的 “脂质清道夫”

如下图3-4,在油酸诱导的HepG2肝细胞实验中(模拟人体脂肪肝状态),CMP2展现出惊人的 “清脂” 能力:

能让肝细胞内的甘油三酯(TG)减少42.86%,总胆固醇(TC)减少 77.78%,效果是CMP1的1.8倍;同时降低肝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损伤——丙二醛(MDA,氧化损伤标志物)减少69.74%,肝功能酶(ALT、AST)水平恢复正常,相当于给受损肝细胞 “减负修复”。

图片3.png

3 CMP浓度筛选及其对肝细胞脂质蓄积的影响

图片4.png

4 CMPs对HepG2细胞血脂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3. 体内效果实证:小鼠的 “代谢调节器”

如下图5-6,给高脂饮食的小鼠连续7周服用CMP2后,研究团队观察到一系列积极变化:

血脂大逆转:血清中LDL-C降低32.39%,HDL-C升高65.97%,相当于给血管 “清淤” 的同时加固 “防护墙”;

炎症退散: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等炎症因子减少14%-22%,避免慢性炎症诱发心血管问题;

肝脏焕新:肝组织切片下图6显示,CMP2组小鼠的肝细胞排列整齐,几乎看不到脂滴和空泡,而未处理组的肝脏布满 “脂肪空泡”,就像被油脂 “泡坏” 的海绵。

图片5.png

图5小鼠血清生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图片6.png

图6 肝脏生化及肝组织的影响

不止降血脂:CMP2的 “双重调节” 深层机制

真正让CMP2脱颖而出的不是单一的降血脂效果,而是它能从 “基因” 和 “菌群” 两个维度同步调节代谢,这也是嫦娥生物未来开发的产品可能借鉴的核心逻辑:

1. 肝脏基因 “精准调控”:给胆固醇代谢 “踩刹车”

如下图7,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CMP2能像 “基因开关” 一样调节肝脏中的关键代谢基因:

上调“清道夫基因”:LDLR(帮助肝脏吸收血液中坏胆固醇)、PPARα(促进脂肪燃烧)、ABCA1(将肝脏多余胆固醇转运出去)的表达量,分别是高脂组小鼠的3.86倍、2.71倍、3.42倍;

下调“合成基因”:SREBP-2(促进胆固醇合成)的表达减少45.74%,从源头减少胆固醇生成,双管齐下改善血脂。

图片7.png


图7 CMP2对小鼠短链脂肪酸及相关mRNA的影响

2. 肠道菌群 “生态修复”:给肠道 “种上有益菌”

肠道是代谢健康的“第二大脑”,如下图8,CMP2对肠道的调节效果同样显著:

有益菌翻倍:16S rRNA测序显示,CMP2能让小鼠肠道中黏液阿克曼菌(一种保护肠道屏障的益生菌)的丰度提升2.8倍,这种菌的增加能直接降低胰岛素抵抗,减少代谢性内毒素入血;

短链脂肪酸激增:粪便检测发现,CMP2组小鼠的丁酸(肠道抗炎 “主力军”)、异戊酸等短链脂肪酸含量,分别是高脂组的2.82倍、4.55倍——这些脂肪酸不仅能滋养肠道细胞,还能通过血液到达肝脏,辅助调节脂肪代谢。

当研究团队把CMP2组小鼠的粪便菌群移植给其他高脂小鼠后,受体小鼠的血脂和血糖也得到改善——这说明CMP2的健康效果,能通过肠道菌群 “传递”,进一步验证了其对肠道生态的修复作用。

图片8.png

图8 CMP2对五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的影响

嫦娥生物的新产品启示:天然、科研、多效的融合

这份关于CMP的研究,看似是茯苓多糖的突破,实则为嫦娥生物的新产品研发提供了清晰的 “科研蓝图”。作为深耕天然活性成分领域的企业,嫦娥生物早已具备承接这份科研逻辑的基础,而新产品的预热,或许就藏在这三大方向里:

1. 天然原料的 “改性升级”:让传统食材焕发新活力

嫦娥生物此前开发的鲟鱼肽,就凭借“水中活化石” 鲟鱼的天然优势,成为肽类产品的标杆。而CMP的研究证明,传统药食同源原料+现代改性技术,能大幅提升活性。未来嫦娥生物的新产品,或许会聚焦两类原料:

类似茯苓的“经典药食同源食材”:通过羧甲基化、酶解等技术,提升多糖、肽类的水溶性和活性,解决传统食材 “吸收差、效果弱” 的痛点;

鲟鱼等“珍稀天然原料” 的复合开发:比如将鲟鱼肽与改性多糖结合,形成 “肽调节代谢+多糖平衡菌群” 的双重组合,实现1+1>2的健康效果。

2. 工艺技术的 “科研传承”:从肽到多糖的经验复用

研究中CMP的制备,需要精准控制酶解时间、温度等参数(如CMP2需在 60℃醚化6小时),这与嫦娥生物的核心技术高度契合:

此前鲟鱼肽的“双重定向酶解技术”(160-300目超细粉碎+精准酶解),能将大分子蛋白降解为500道尔顿的小分子肽,吸收率超90%——这种 “精准控制” 的工艺经验,完全可复用于多糖的改性和提取;

低温真空干燥技术(<60℃)能最大限度保留活性成分,这与CMP需要 “保持结构完整” 的要求不谋而合,确保新产品中的活性成分不被高温破坏。

3. 产品定位的 “痛点直击”:聚焦代谢与肠道双健康

现代人的健康问题往往不是“单一毛病”,而是 “代谢+肠道” 的双重失衡 ——比如高血脂常伴随肠道菌群紊乱,脂肪肝多与炎症相关。CMP的 “双重机制” 恰好击中这一痛点,而嫦娥生物的新产品,很可能延续这一思路:

针对“高脂饮食人群”:开发能同时降血脂、护肝脏的天然产品,避免 “吃了降脂药伤肝” 的困境;

针对“肠道敏感人群”:结合多糖的菌群调节能力,开发 “代谢调节+肠道养护” 的复合产品,比如便携的粉剂或口服液,适配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场景。

期待嫦娥生物的“天然健康新答案”

从茯苓多糖的科研突破,到嫦娥生物的技术积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款产品的预热,更是“天然原料+现代科研” 的健康新趋势。CMP2的成功证明好的健康产品不需要依赖化学合成,只要用对科技手段,传统食材里就藏着解决现代健康问题的密码。

对于消费者而言,嫦娥生物的新产品或许意味着:不用再为高血脂担心药物副作用,不用再为肠道失衡盲目补充益生菌,一款基于坚实科研的天然产品,就能同时守护代谢和肠道健康。而对于行业而言,这更是“中国传统食材现代化” 的又一次尝试——用国际认可的科研方法,挖掘中药里的健康宝藏。

昵称:
内容: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