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5日,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一场以“嫦娥太空菌”为主题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发布会吸引了万人注目。
据悉,嫦娥太空菌科考课题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八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湖北嫦娥生物股份、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联手立项实施。
去年九月,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实践十九号卫星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新技术试验卫星,为太空育种新技术验证提供有力支持。卫星搭载着湖北嫦娥生物股份选送的十株珍稀优势菌株,发挥了空间育种“诱变效率高、育种周期短、有益变异多”等优势,提升了我国空间育种科技水平,加速种质资源创新步伐,为我国实现有益菌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为大会现场
该项目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刘智教授、敖明章教授主导了系列成果发布会。敖明章教授介绍,全球太空诱变益生菌研究已从早期的“探索性实验”转向“功能导向筛选”,中国、美国、俄罗斯是主要参与者。太空诱变具有突变率高、突变谱广、正突变几率大等显著优势,是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菌种垄断的尖端技术路径。
图为敖明章教授演讲图
经过一年时间严格的复苏与多维度功能筛选,嫦娥太空菌项目成功激活了10株高性能优异菌株,其中2株已具备成熟的产业化条件。
枯草芽孢杆菌CEGF-TKJ-005:在发酵鹰嘴豆与肉苁蓉应用中,展现出卓越的产酶能力(酶活≥60000 IU/g)及有效成分转化率。动物实验验证其发酵产物在降血脂、溶血栓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效果显著。
紫红曲霉CEGF-TKJ-010:其发酵产物在护肝功能上表现出媲美现有药物联苯双酯的潜力,甚至更优,能显著降低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转氨酶活性,有效修复肝脏组织损伤。
动物双歧杆菌CEGF-TKJ-001与酿酒酵母CEGF-TKJ-008:分别在肠道健康耐受性、产短链脂肪酸能力以及发酵性能与环境抗逆性上获得增强。
图为嫦娥太空菌
科研成果的成功创新离不开研产学的紧密协同,大会现场还举行了重大产业合作签约仪式: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与嫦娥生物就后续深度科研立项签约;
武汉瀚海新酶生物与嫦娥生物就技术合作签约;
东方药林集团与嫦娥生物就太空菌技术合作签署了一系列框架合约;
泰福康科技与嫦娥生物达成总额2亿元的年度订货协议;
吉康源科技与嫦娥生物股份签署了太空菌肝胆管线的专利技术开发协议;
图为签约组图
本次活动围绕以“生物科技赋能未来,生物制造重塑世界”为主题,旨在展示生物领域最新成果,促进产业交流与合作。
古巴共和国副总理Eduardo Martínez Díaz 爱德华多·马丁内斯·迪亚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相里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党委书记丁钢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教授、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服务中心相关领导、知名院所学者及企业界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会。
原文链接: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嫦娥太空菌科研成果发布会成功举办